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典型案例
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丽旋
摘 要:会计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受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影响比较大,常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滞后技术发展,迫切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以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因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和高校之间没有明显的资源依赖关系,所以企业并不是特别重视与这类学科的合作。经济管理学院通过校企业共建“智慧会计工厂”,探索出创新的校企合作建设模式、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管理体制,探索出有价值、可推广的会计专业实践基地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新文科校企协同。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
当前,各行各业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会计业务同样也受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影响而发生变革。2021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其中“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意味着传统会计专业必须融合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专业建设,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广东校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智慧会计工厂”。
一、实施背景
1.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是深化会计专业综合改革、促进专业转型的迫切需要。
“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给会计职业带来巨大影响,会计实务正向智能财务和管理会计转型,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技术进步和实务发展。通过校企共建这个窗口,能更好了解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2.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是缩短人才供需差距、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会计学科是为解决组织管理中的财务问题而产生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受经济环境、财税政策和技术手段影响很大,非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了解应用前沿、训练核心技能、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二、具体做法
1.成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订单班
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订单式培养”方案,聘请了除合作企业和学校以外的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方案进行论证,重点分析方案在满足合作企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更广范围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由学校、合作企业在考虑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企业的调研论证机制,克服确立“订单”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二是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三是建立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企业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第四,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已成立一个订单班,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订单式培养”班要达到3个,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
图1 广东校企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与会计订单班
图2 广东校企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与会计订单班企业教师授课中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基地,搭建“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实践平台
“智慧会计工厂”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基础之上的新型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智慧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基地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财税智能作业平台作为教学平台。在数智化信息技术下,与传统的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相比,财税智能作业平台集多种技术和多种功能为一体,在技术上和工作流程上都不同于传统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技术手段。会计岗位的分工有财务共享的特点,业务颗粒化、标准化、流程化,会计人员只需按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处理即可。在数智化背景下,财务会计出现了新的岗位分工:票据会计、业务会计、审核会计、财务会计。
根据数智化财务岗位分工要求,重新布局了实训基地的框架,按票据会计、业务会计、审核会计、财务会计的岗位功能分设票据装订部、财务部、税务部,利用厦门网中网公司的财务共享平台,构建了真实的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创新型财税服务的职场环境。广东校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将公司代理记账业务带入基地,学生直接面对真实企业、真实处理平台、真实业务、真实负责人进行真票真开、真账真做、真税真报的实践学习。在财税智能作业平台上,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真账真做实训任务。因为真账真做业务需要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校企共建的“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内容碎片化、项目片段化、实训流程封闭化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学生经过在基地系统化的训练后,需要在财务云共享中心独立完成不同企业各个财务岗位相应工作。本实践基地的财务云共享中心,引入20多个不同行业、5000多家不同规模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源。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涵盖财税核算、业务财务、业财分析、战略财务四个不同层级内容的岗位体系,通过系统化地培养与实践操作,培养不同层级财务岗位(票据会计、业务会计、审核会计、财务会计)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图3 财务共享实践平台
3.依托智慧会计工厂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授课、交流教学心得,同时,教师到企业开展暑期实践锻炼,丰富了经验,他们纷纷将典型实践教学案例提炼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着师资团队教学能力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提升的原则,从内部来讲,学院除了给教师提供专业性的理论培训外,还邀请合作企业的实战专家上门对教师们进行指导,让教师认清当前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就业前景,提升教师对云财务管理会计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业财融合等的思想认知,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式等。从外部的角度上来讲,学院为教师提供最大限度地实践机会,让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活动,让教师能够切身地感受到企业的内部财务运转和企业的生产运营现状,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性。
图4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研讨会
图5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学生下企业学习
4.完善基地管理机制
4.1基地管理机构
实训基地在学校、教务处、经管院等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教务处出台的各项实训室管理制度、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训室评估实施办法、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进行建设和管理。见图6所示。
图6 实训基地管理机构
4.2 配套制度
经济与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多项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如: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兼职管理人员注意事项、学生守则、课前安全教育、安全承诺书样板等,全面保障实训基地正常安全运行。见图7所示。
图7 实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
4.3 管理人员
基地管理人员由系部领导、专业教师及实训室管理教师三部分组成,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虹为基地第一负责人,负责基地全面工作;专业教师由专业负责人及实训指导教师组成,专业负责人黄丽旋老师为第二负责人,实训室管理教师由赖应豪老师及实训室学生助理团队组成,赖应豪老师为第三负责人。
三、建设成效
东职经管院智慧会计工厂在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经管院师生及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
1.建成了高水平产教融合教学基地
该基地已建设成为广东省大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并于2020年入选省级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了30家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全国职业教育国家级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2门子课程建设工作,面向全国开放共享。依托基地,2019年获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产学研创新基金——“智融兴教”基金立项,会计专业实现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基于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会计专业获得广东省高职教育二类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广东省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教育部1+X智能财税及财务共享服务等4项证书、专插本本科试点等。在以上教学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团队教师主持省教育厅、教指委等教研课题10项。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获奖19人次,其中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原信息化教学大赛)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微课比赛1项。
3.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基于该产教融合基地,成立了2个财经社会服务中心,搭建了1个协同育人创新平台、1个财税审一体化教学云平台,组建了1个科研创新团队,完成了东莞市各政府部门及企业服务项目153项,获得经费达568万元;为东莞各镇街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市民提供会计、法律、绩效评价、内部控制等方面知识培训19次,受益面近6000人次;成立了“税法进社区”团队,面向社区,开展法律税收以及财经专业知识知识普及,共126名学生和40名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三下乡志愿者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共青团中央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奖励。通过社会服务锻炼了专业团队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育人质量,扩大了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4.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于该产教融合基地,专业群与乌克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学分互认、教师互访项目,先后派出14名师生参与境外进修与交流项目;全职引进台湾高水平教授1名,引进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教师7名;与澳洲阳光海岸大学签订学分互认项目,办学成果入选“2019年中国(西安)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优秀案例”;引入国际财务管理师证书,获证率达97%。
四、经验总结
为更加高效地实现校企共建的育人目标,必须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设计科学、完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与衡量。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评价考核结与奖惩结合起来,避免校企合作机构形同虚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在建立联合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创新实训体验中心,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体验活动,为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实现产学研协同一体化;与企业深化战略合作,未来可承载当地区域大学生、企业客户的培训基地,提升校企双方品牌。
五、应用推广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智慧实训室建设也迫在眉睫,它的构建与应用是打造智慧校园至关重要的一环,经管院的智慧会计工厂不仅建成并已成功投入使用。该智慧会计工厂的成功运营,引来了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参观学习,先后接待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来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的领导和老师们,并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