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

2023-05-16

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是在2018年3月建设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力嘉集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由东莞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力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三方投资共建。

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并于2021年4月29日挂牌成立并入住运行的现代产业学院。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位于“中国环保包装名镇”、“中国包装优秀产业基地”、“广东省包装印刷专业镇”——东莞市桥头镇,坐落于力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建设的东莞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行政楼二楼,理论教学区达3000多平方米,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模式建设的集教学、实习、实训、就业、培训、科研、创新创业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型现代产业学院。目前入住2019级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79名同学。

一、建设背景

(一) 服务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包装印刷大国,以广东省为中心的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包装印刷产业聚集区,无论是企业规模、企业效益,还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广东包装印刷业都居于全国前列。

包装印刷业在2011年被列为东莞特色产业,桥头镇为“中国环保包装名镇”、“中国包装优秀产业基地”、“广东省包装印刷专业镇”。到2020年底,东莞市有各种包装印刷企业3200多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119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212家,包装印刷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从业人员15.18万人,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东莞市桥头镇有包装印刷及其上下游企业376家,其中核心企业118家,覆盖包装印刷各环节,涉及包装机械制造、包装材料生产、包装产品设计和生产等领域,形成以嘉颐、美盈森等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汇林、至美、汉维、凯成、骏兴等大型企业为主体的包装印刷集群,涵盖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制品、包装印刷、包装设备研发与制造等的包装产业集群格局,覆盖包装印刷全产业链,是华南地区包装印刷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

(二)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供给不能决定需求,而应该适应需求。需求侧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供给侧的高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还存在知识结构不匹配、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与社会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包装印刷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正是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的有效探索。

(三)政、校、行、企“产学研培”服务的需求

推进“产学研培”合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职教二十条”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培”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是在政府引导下,高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协作发展,推动科技、教育、产业紧密融合,“互惠互利”共同服务地方包装印刷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

二、建设基础

(一)优势和特色

1.精准对接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建设基础好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包装印刷产业为东莞特色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集群,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正处于包装印刷产业的核心区域,与20多家东莞大型包装印刷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育人紧贴包装印刷产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产业学院开设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广东省“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为广东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近3年,获得中国包装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 项,立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

2. 生源、就业好,人才培养质量高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东莞市包装印刷特色产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近 3 年,专业群每年招生300人左右,我院录取线较高,生源质量较好,就业率为99%以上。根据麦克斯报告统计,2019届毕业生对专业群核心知识培养效果的满足度为 91% ,工作满意度为 97%。

通过实施“政校行企”协同精准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近3年,学生获全国印刷技 术能手 1 人,参加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 6 项,参加全国包装设计职业技能大赛获奖2项,全国大学生印刷科技创新竞 赛中获奖 1 项,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获奖 12 项。

3.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以“四有”为标准,通过内培和外引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 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教学、专业技能不断 提高,从力嘉集团聘请了30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产业学院兼职教师,并引进行业大师名匠高峰先生建成国家级“高峰印刷技能大师工室”,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传承工匠精神。专任教学团队中,现有全国印刷技术能手2人,广东省技术能手1人,东莞市优秀教师1人。近3年,专任教师在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4项,省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4项。

4. 实训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资源丰富

目前,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投入近300万元建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理论教学区,1000多平米的住宿区;共享占地 160 亩,总 面积达16.5万㎡的东莞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的 20 多家包装印刷企业 所有软硬件资源。校企共同承担学生理论教学、实训课程、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技能竞赛培训、创新创业等各项教学任务。近3年,参与完成国家职业教育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教学资 源库 4 门课程的建设;建成《色彩描述与复制》《包装结构与CAD》等校级精品在线共享课程10门,出版《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实务》《印 品整饰与成型》等专业教材 6 本。

5. 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力持续提高

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建成国家级印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 个市级工程中心——东莞市绿色印刷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依托各个科研平台,积极申报省、市级教改科研项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及技能鉴定。

近3年,获省级科研立项3项,横向课题12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专利转让5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获中 国包装联合会科技技术奖1项,获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发明奖8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为企业员工提供岗位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1700多人次,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二) 标志性成果

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依托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产教融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专业教学团队能力建设力度,积极搭建 科研平台,专业教学团队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强化学生技能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 3 年专业群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表1所示。

类别

成果

负责人

级别

专业建设

印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李小东

国家级

高峰印刷技能大师工作室

高峰

国家级

省示范、省一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

李小东

省级

二类品牌建设专业——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

张峻岭

省级

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李小东、张峻岭

省级

教学团队建设

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2人)

李伟、唐玉

国家级

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李伟、唐玉、李大红、王旭红

国家级

广东省技术能手

魏华

省级

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

高峰

省级

广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薛美贵、李娜、钟祯

省级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

张彦粉、李小东、张峻岭、王旭红

省级

东莞市优秀教师

张彦粉

市级

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教育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4门)

张峻岭、李娜、钟祯、唐玉

国家级

出版《印刷色彩》、《印品整饰与成型》、《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实务》等(6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李娜、钟祯、魏华等

国家级

立项中国轻工业“十三五”数字化项目

李娜

省级


立项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李小东

省级

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

林逸曼

国家级

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林逸曼、李婉婷、陈曼婷、黄泳钦、戚永安、胡伟祖

国家级

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 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林逸曼、陈曼婷等

省级

全国包装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二等奖1项、结构创意奖1项)

苏思婷、任城玉、陈丹玫等

省级

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攀登计划(2项)

陈志高、周家权等

省级

全国大学生印刷科技创新竞赛获奖(三等奖1项)

省级


科研社会服务

授权发明专利(8项)

李小东、张峻岭、张彦粉、李伟、文周等

国家级

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0个)

李小东、张彦粉、王旭红、李伟等

国家级

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王旭红

省级

中国包装联合会科技技术奖

李小东

省级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3项)

薛美贵、李娜、赵佳

省级

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与科学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李小东、张峻岭、张彦粉、文周等

市级

东莞市科技进步奖

张彦粉

市级

工程中心2个——东莞市绿色印刷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小东、张峻岭

市级

三、建设目标

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战略 性“双十”产业集群——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以包装策划与设计、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为主体,依托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扎根中国环 保包装名镇、广东省环保包装专业镇——桥头镇,联合中国包装印刷龙头企业——力嘉国际集团 (含东莞嘉颐实业等全资子公司) ,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双师队伍、完善实训条件、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拓展社会服务和深化国际合作。建设成为广东省包装印刷产业技术精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行业特色鲜明的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四、建设思路

立足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服务新时代包装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围绕“产业链、技术链与人才链”三大核心要素,实现地方政府、学校、包装印刷领军企业共建共管共享,优势叠加,延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招生、共同走出去,引领职教改革先行,实现匠心育人,服务包装印刷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多元育人的“包装印刷样板”。

以包装策划与设计、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为主体,精准对接东莞包装印刷产业链的岗位群需求,面向包装印刷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 接,提升产业学院活力,构建包装印刷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深度融合,有效服务包装印刷产业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增强包装印刷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撑。

五、建设内容

( 一)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1、完善“多元协同”共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1) 构建产业学院“共同体”运作机制

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涉及桥头镇政府、力嘉国际集团东莞职院三方投资、多边合作成立的,她凝聚了政府、企业、学院、教师、家长的关切与期盼,投资主体多元,在考虑各方利益主体的基础上,成立之初就形成了健全的协同运作机制。我们以“共同体”理论为基础, 构建多方“共同体”运作机制,实现资源互助、教育共办、权义对等、文化交融。构建权力共同体决策机制,其出资主体为权力共同体,共同决策领导产业学院。对于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采取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实行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治理模式并有效发挥作用,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 权、财权,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行管理,构建共同体治理管理 机制。对不同主体的财产权益,明确使用权、所有权、处分权、收益权,构建资本共同体运作机制。

(2) 完善“多元协同” 的治理机制

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是由三方投资合作建成的,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是利益,而利益应该是“多元协同”“共同治理”的结果,合作者都是利益相关方。利益相关方签订的契约合同是产业学院运行的根 本保证,因此要完善“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 ,多方依据合同共同 治理。优化治理机制要采用现代法人的治理模式,建立刚性的内部约束机制,提高多方合作的积极性。理事会作为产业学院的决策机构,要切实发挥理事成员的作用,多方参与决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制专业课程、共同开发技术创新平台、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估,构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的有效机制。

2、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服务包装印刷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为充分整合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各方的资源,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通过“政校企”三方投资主题,联合东莞环保包装行业协会,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教学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同育人,构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育人质量。

(1) “政校行企”协同的专业教学平台

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树立服务理念,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 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要强调求真好学、踏实勤奋的学风,又要强调 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雄心”为指导思想,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 目标和方案。学校牵头,政府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学校的教师和行 业企业的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 标准等。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多方联动,定 期动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 “政校行企”协同的教师发展平台

一流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 制定教师跟岗实践、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支持教师参与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开发等方式,提高校内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职业队伍;通过专兼结对、实践育人等方式,培育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建立一支热心教育事业的优秀职业队伍。专业的专兼职教师 互促互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 多方协同的社会服务平台

建设“包装印刷专家智库”,跟踪包装印刷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对接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开展绿色包装印刷、智能包装、现 代包装设计等专题研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搭建“专业+企业”的合作学习平台。举办包装印刷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考证培训等,满足 区域包装印刷企业多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培训需求,打造“员工技术 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等系列优质专业教育培训项目,为行业企业和社会专业人员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和终身教育服务,提升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助力东莞包装印刷行业转型升级。

3、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育人机制

(1) 依托平台,建立多主体育人机制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和共建“课堂”,构建“四方联动、五位一体”的包装印刷专业多主体育人机制。

①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学校、行业 和企业四方成立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符合区域 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②共建“师资队伍” 。构建校企“互兼互聘、双向培养”机制, 一方面,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中热衷于教学,又具有丰富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行业企业聘请校内专职教师担任专家顾问,为年轻教师提供跟岗学习的机会。

③共建“实训基地”。以力嘉国际集团校企合作基地为主干,以东莞环保包装协会等行业协会为纽带,构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步走”的“2+1现代产业学院”四方协同实践教学体系。

④共建“课程”。“政校行企”四方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定期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并聘请“会做能讲”的优秀兼职教师,组建专兼一对一课程教学团队,专兼互补,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⑤共建“课堂”。一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行业管理专家和技术 能手为学生授课、开设专题讲座,将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岗位操作的 经验和技巧、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前往企业经营场所,由行业专家和教师为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实践实训操作。(2) 四方联动,构建“2+1 现代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

以服务区域包装印刷产业发展为宗旨,以“需”定“岗”,以“岗”定“学”,依托区域包装印刷产业优势,探索“政、校、行、企”四 方协同的“2+1”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一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包装印刷展会、行业论坛、认知实习等方式进行“知岗”和“模 岗”教育;在第二学年组织学生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包装设计工作室”、“包装印刷材料创新班组”、“个性化印刷产品定制”工作室进行真项目实践培养;在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入住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上半学年在力嘉国际集团、东莞环保包装产业园,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实训课程学习;下半年,依托东莞环保包装协会,在广东省环保包 装专业镇——桥头镇的美盈森包装、汇林包装、至美、汉维、凯成、骏兴等大型包装印刷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3) 多方参与,构建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相关政府部门、学校、行业和企业四方通力合作,通过沙龙、座谈、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以岗位职业能力 需求分析为基础,梳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要素,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体系的实施上,相关政府部门、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评价专家库,其中,校内专业教师占30%,政府主管部门人员占 20%,行业协会人员占 20%,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占30%,以保障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在评价方法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进行量化的标准 尽量进行量化,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定性評价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评价的准确度。

(二)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1、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对接包装印刷产业链,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 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 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对人才毕业要求、课程 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重构。建 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融合。凝练产教深度融合、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多方协同 育人模式。

建设期内,完成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一线兼 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产业学院专业课总课时的 20%以上

2、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整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围绕包装印刷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课程改革、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 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较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 (设计) 案例集。以包装印刷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 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把企业的 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车间、设计室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 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建设期内,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开发 3 门课程,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开发3本教材。

(三) 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探索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优秀管理人才专职任教的有效路径。 实施产业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与使用机制。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不断推进教 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配备 最合适的师资,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 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

建设期内,50%以上的专任教师到合作单位实践锻炼,来自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占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60%。

1、为教师“赋能”,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通过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升专兼教师团队整体政治素养、教学科研水平、专业技术与社会服务能力。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双方师资互 兼互聘;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加大校内教师转型力度,校企共育,按计划选送专任教师到力嘉 国际集团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具有理论水平高,又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创新,提高教 学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完善“双师双能型”兼职教师使用机制,引进行业企业资深专家、 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批量聘请力嘉国际集团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打造“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学创新团队。

2、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

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开发教材的步骤有序推进教材改革。

一是在教材内容上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关注包装印刷前沿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校企共同研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校企合作编写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教材。

二是完善教材形态,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对专业课和实践课教材,及时更新内容,适应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校企共同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资 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紧跟产业升级,及时更新,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

三是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3、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教法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实施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建设实体企业课堂,聘请企业教师,广泛采用项目制、情景式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在包装印刷车间或包装 (印前) 设计工作室真是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 做边学、边学边做”。

(四)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1、建成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的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依托中国印刷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深产教融合力度,对接现代包装印刷产业链,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更高要求,围绕产业链各环节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面向学生开展开展实习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面向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建设期内,完成专业基础培训及再就业培训300人次/年以上,促进社会再就业、提升企业职工的技能迁移、业务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

2、依托“苹果树”创客空间,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依托校企共享的“苹果树”创客空间——力嘉国际集团打造的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为理念的“大湾区 3D 科创实验基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办创业培训室、创业孵化室、创业咨询室、创业指导室、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创业企业孵化器,为有志于投身创业实践、拥有优质创业项目的学生和团队提供咨询、培训和指导,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空间,为实现创业设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和服务。针对学生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创业指导室安排校内外专兼职创业指导教师进行集中辅导;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创业知识讲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并在大赛中优选创业项目进行论证,免费提供场地及指导教师,在创业孵化室进行创业项目孵化。

建设期内,建成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得省级创新创业类比赛 (挑战杯获奖)2项以上。

(五)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依托印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 、按照“企业需要为 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支持为纽带”的原则,建设集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共享、高效灵活的服务包装印刷产 业高端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在“防伪印刷、绿色印刷、智 能包装”等3个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将研发团队完成的企业项目、产学研项目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发明专利转让等形式,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新途径,有效支撑包装印刷产业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期内,完成社会培训、纵横向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入帐经费20万元以上。

六、预期成效

( 一) 预期成效

建设期内,将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建设成为广东省包装印刷产业技术精湛、有创新 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行业特色鲜明的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1.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包装印刷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深度对接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针对创意包装设计、数字印刷、数字出版等新兴岗位群,培养现代包装印刷产业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复合式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学生成才、企业成长、行业进步,形成与区域社会经济共生发展。

2. 成为服务广东包装印刷产业高端的人才培养基地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一流实践教学基地、一流专业课程资源,将德育教育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广东包装印刷产业高端培养政治素养高、职业素质好,具备“创意设计+数字印刷+数字传媒技术”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对接包装印刷全产业链的区域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中国印刷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为企业员工等进行专业基础培训及再就业培训,促进社会再就业、提升企业职工的技能迁移、业务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

3. 成为广东包装印刷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产业学院依托印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 、高峰印刷技能大师工作室 (国家级) ,整合东莞市绿色印刷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印刷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及校内外实 践教学基地等一流研发与培训资源,建成集“技术研发、培训认证、 成果转化、检测培训”于一体的印刷传媒产业服务中心,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应用,通过技术转让、发明专利转让,全面推动广东省包装印刷产业转型升级。

(二) 标志性成果

两年建设期内,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力嘉包装产业学院紧密对接包装印刷产业链,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 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完成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在校 生培养;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产 业学院专业课总课时的25%以上;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开发3门课程,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开发3本教材;50%以上的专任教师到合作单位实 践锻炼,来自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占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60%;建成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得省级创新创业类比赛 (挑战杯获奖)2项以上;完成社会培训、纵横向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入帐经费20万元以上。

两年建设期满,预计完成以下国家级标志性成果4类5项;省部级标志性成果17类25项中的14类22项以上,具体见下表 2。

(注:若部分项目因疫情等因素无法完成,可同类置换)

表 2 :标志性成果一览表

项目

成果形式

级别

合计

单位

省部级

国家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现代学徒制班

1


1

“1+X”证书试点

1


1

品牌专业

1


1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4

1

5

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挑战杯获奖

2


2

大学生攀登计划/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


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思政课程示范课

1


1

思政教育案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1


1

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


2

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1

1

2

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奖

1


1

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

1


1

实践教学基地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


1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1


1

技术技能平台

社区教育/职工培训/国培计划

1


1

科研课题

2


2

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1

1

授权发明专利


2

2

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

2


2

合计

25

5

30


七、建设计划

表3 :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建设计划安排表

序号

建设任务

年度建设任务与计划


2022年5月——2023年5月

2023年5月——2024年5月

备注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开展“1+X”证书考证;

(2) 建成广东省品牌专业;

(3) 成立“创意包装设计”工作室。

(1) 包装印刷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建设 1 个技师工作室;

(2) 开展“1+X”证书考证;

(3) 开展学徒制试点教学工作。


1-2 课程体系

(1) 制定全部融入思政元素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课程标准;

(2) 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课程标准。

(1) 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开发新型课堂课程标准进行研讨;

(2) 校企共同开发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课程标准2 门。


1-3 学生竞赛

(1) 校级技能竞赛,参赛率 100%; (2) 参加省级以上比赛 20 人次; (3) 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1 项。

(1)开展校级技能竞赛,参赛率 100%;(2) 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 20 人次;(3) 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验收1 项。


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2-1 优质课程

(1) 申 报校 级 示 范 课 或 精 品 课 1门;

(2) 核心课程实现 70%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申报校级示范课或精品课1 门;

(2) 核心课程实现 80%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2 教学资源库

(1) 教学资源库平台上建设 6 门专业群课程,资源库平台资源达1000条。

(1) 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上新建课程 3门以上,资源库平台资源达1500条。


3

教材与教法改革

3-1 特色教材

(1) 校企共编新型教材 1 本;

(2) 校企共编规划教材 1 本。

( 1 ) 校企共编新型教材1 本;


3-2 教法改革

(1) 立项 2 项校级以上教改项目; (2) 教师参加校级教学能力大赛 3人次,省级教学能力大赛3 人次。

(1) 结项 2 项教改项目;

(2) 结项 1 项省部级教改项目。


4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4-1 带头人培 养

(1) 国内外培训或交流 3 人次;

(2) 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 1 项;

(3) 发表教科研论文 2 篇。

(1) 国内外培训或交流 3 人次;

(2) 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 1 项;

(3) 发表教科研论文 2 篇;


4-2 教师队伍

(1) 国内外进修、培训 15 人次;

(2) 下企业实践 3 人次;

(3)教师参加省级技能大赛 2 人次,

(1) 国内外进修、培训 15 人次;

(2) 下企业实践 3 人次;

(3) 国家级技能大赛 1 人次。


4-3 兼职教师

(1) 教学类竞赛 1 次;

(2) 主题讲座 2 次,承担教学任务不少于50 课时;

(3) 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或教材建设不少于2 项。

(1) 主题讲座 2 次,承担教学任务不少于50 课时;

(2) 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或教材建设不少于2 项。


5

实践教学

5-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 技能鉴定不少于 20 人次。

(1) 职业技能鉴定不少于 20 人次。


序号

建设任务

年度建设任务与计划


2022年5月——2023年5月

2023年5月——2024年5月

备注


基地





6

技术技能平台

6-1 成立工作室

(1) 申请专利 2 项 ;

(2) 申报市级科研项目 1 项;

(3) 申报省级科研项目 1 项。

(1) 授权专利 1 项;

(2) 立项市级科研项目 1 项;

(3) 立项省级科研项目 1 项。


6-2 标准制定

(1) 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1 项;

(2) 举办专业学术交流会 1 场。

(1)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1 项;

(2) 举办专业论坛 1 次。


7

社会服务

7-1 技能培训

(1) 企业培训 300 人次/年;

(2)学生志愿服务不少于3 次/年;

(3) 开展横向项目 3 项。

(1) 企业培训 300 人次/年;

(2) 学生志愿服务不少于 3 次/年;

(3) 开展横向项目 3 项。


7-2 技术服务

(1) 特派员开展服务不少于 2 次。

(1) 特派员开展服务不少于 2 次。


八、经费预算

东莞嘉颐实业有限公司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两年建设期经费预算为180万元,具体明细如表 4 所示。

表 4 经费预算

序号

建设内容

经费预算(万元)

2022-2023

2023-2024

小计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特色课程体系改革

5

5

10

2.开展“1+X”证书考证;

6

6

12

3.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类项目竞赛

13

13

26

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优质课程

6

6

12

2.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4

4

8

3

教材与教法改革

1.引入企业真实任务,编写适应产业发展技术的特色教材

6

4

10

2.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合,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6

3

9

4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专业 (群) 带头人培养

4

4

8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9

8

17

3.引进行企业技术人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5

5

10

5

实践教学基地

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4

4

8

6

技术技能平台

1.针对产业技术高端需求,成立科研创新工作室

5

5

10

2.科学研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引领产业发展

10

10

20

7

社会服务

1.成立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企业发展

5

5

10

2.社会培训、科技兴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5

5

10

合计

93

87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