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共融共创,共建“教研产赛创”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

2023-05-17

产教融合,共融共创,共建“教研产赛创”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摘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联合招商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开展 “共融共创”的综合改革实践。围绕建筑智能化产业,基于企业在东莞的项目打造“产教”、“产研”、“产用”、“产赛”、“产创”融合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商物业智慧建筑设备设施管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培师资、共享资源,应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砥砺前行,在突破中实现新成长。

关键词:产教融合,共融共创,建筑智能化

一、实施背景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东莞成为国家智慧城试点城市。东莞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已成为智能建筑配套的楼宇自控、智能化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腹地。以建筑设备设施管理为代表的建筑智能化产业在节约能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作用显著,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建筑智能化行业涉及到的学科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而且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快,对从业人员技能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在此背景下,东莞职业教育亟需与行业企业融合,共创育人平台,精准对接智慧城市和绿色智能建筑产业,精准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图1 基地学生实训实践风采

二、主要做法

(一)通过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平台,解决高职专业建设力量单薄的问题。

通过政、校、行、企合力,推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各自现有制度体系、资源占有、组织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与招商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开展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培养,共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商物业智慧建筑设备设施管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育建筑智能化技能人才。每年与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智能楼宇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共建竞赛育人平台。与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单位开展智能楼宇管理员职业资格鉴定实训和考证工作,共培师资团队,共创建筑智能化行业人才技能培训平台和职业发展资源库。

以学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引领,依托基地集合政校行企各方力量,共建“产教研用赛创”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构建了协同育人体系,围绕学历教育、企业培训、技能竞赛、创新应用、继续教育及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建筑智能化技能人才职业核心能力。构建了在线课程、实习就业、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岗位行为规范、培训标准、技术攻关、项目孵化等资源信息。

图2 依托基地共建“产教研用赛创”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

(二)依托基地构建职业技能规范培养体系,解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所需规范要求不对接的问题。

依托基地开展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基于职业技能证书的课证融合等育人方式,使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等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把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有机结合。校企共同开发产教融合性的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资源,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技术规范、专业岗位行为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标准、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实现与企业所需人才规格和工作任务规范新要求的对接。通过完善的职业技能规范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根据产业需求,围绕“工程类”和“应用类”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设立工程技术、设施维管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对接招商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订单班和学徒班的培养,共同参与人才系统化培养的全过程,驱动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的紧密对接,实现精确对接、精确育人。确立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使学生从知识的递增,达到岗位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的递进。结合工作岗位和发展方向所需的职业技能证书,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职业技能证书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把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有机结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融通”。

图3 “定向培养、订单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三)依托基地的企业项目实战,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依托基地组建创新团队,构建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教师与学生集智创新,共同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持续更新和维护专业资源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企业横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企业项目孵化。教师与学生共同自主开发和维护虚实融合教学设施设备,扩宽实践基地的建设渠道,为专业搭建虚实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教师与学生共同建设和运营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参与基地节能的创新管理和规划。以企业的创新项目、实践项目驱动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学生通过项目实战,提升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高,涉及的设备多、配套产品、技术繁杂和更新换代快,传统的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通过虚实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取代功能单一的实训室硬件教学设备,满足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需求。师生共同自主开发和维护虚实融合教学设施设备,为专业搭建虚实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虚拟的大型工程和工作场境与建筑智能化真实控制设备联动,既保证高效的实践教学,也降低教学成本,营造真实和仿真相结合的职业环境。此外,基地利用所管理园区项目,实施水、电、气设备能耗的智慧节能监测和控制,整个管理系统由基地企业指导老师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同建设和运营智慧监控平台。通过把实训基地建设和维护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实践项目,实现课程教学与校内工作实践互融互通,课程与实训基地建管“共生长”。

图4 专业课程与实训基地建设、运维全过程“共生长”

三、成果成效

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省级技能竞赛20多项,近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大于95%。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科研能力,教职工获奖多项,其中包括:广东省高职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名,广东省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5名专任教师获取了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和考评员资格,1名专任教师获取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资格。有效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获东莞市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获纵横向教科研项目立项4项、授权专利十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核心6篇),专业建设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

四、经验总结

(一)依托基地与企业共建具有东莞职教特色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

(二)依托基地与企业共建 “定向培养、订单实践”、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三)依托基地与企业共同开拓专业课程与实训基地建设、运维全过程“共生长”模式。

五、推广应用

依托基地政校行企联合举办东莞市智能楼宇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每年的参赛单位超50个,参赛人数近300人。通过市赛选拔,组队参加中国技能大赛智能楼宇赛项,学生获国赛奖项2项,被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X余家媒体报道共30余次。

近年举办多次东莞市智能楼宇科技论坛,我校多名教师做主题讲座,听众累计近1000人次。杨恺老师给兄弟院校分享省教学比赛一等奖的经验。杨润丰、杨恺老师获聘东莞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润丰老师获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裁判员、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建筑信息模型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专家。

建筑智能化行业在东莞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基础薄弱,行业人才匮乏。自从我校设置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后,开展政校行企合作,结合企业的针对性专业培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建筑智能化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项目成果在多方协同下,不断拓展具有东莞职教特色的建筑智能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性建筑智能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形成职业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