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对接,多元协同,共融共生:
培养数字商贸人才,助力“莞造”畅销内外
商贸学院:云芳、颜汉军、汤俊、戴航、钟耀广、刘慧怡
摘要:数字化赋能“中国制造”,通过电子商务带动制造业转型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服务“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作为世界先进制造业之都,搭上互联网+优势,其电子商务交易体量和人才缺口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同时,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颠覆了传统的贸易流程和商业模式,直播、数字化运营、海外仓管理等新型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然而,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因而,通过构建“全链对接,多元协同,共融共生”的产教融合之路,引入产业资源,与协会、产业园区、电商平台领军企业、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等各类育人主体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缓解本地数字商贸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矛盾,助力东莞制造畅销国内外市场,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群)提供产教融合育人范例。
关键词:全链对接,多元协同,共融共生,数字商贸人才,东莞制造
一、实施背景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9号、《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59号等一系列文件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确定了发展方向与路径。培养数字商贸人才,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重要推力。据预测,我国数字商贸产业链中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从业人数将达到7000万,预计电商人才缺口将达985万;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超600万;物流人才缺口超600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作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其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对数字商贸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尤其是具有运营与销售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急缺。东莞市已迈入“双万城市”之列,“世界工厂”蝶变进阶先进制造之都。发达的制造业搭上互联网+技术,引发了对数字商贸人才的旺盛需求。
然而,高职数字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真实项目,学生实战能力不强,满足不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群依据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文件要求、聚焦东莞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城市建设目标,瞄准数字商贸紧缺人才,基于一流专业、示范专业等建设基础,抓住省级专业群建设契机,构建“全链对接,多元协同,共融共生”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引入产业资源,与协会、产业园区、电商平台领军企业等各类育人主体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缓解本地数字商贸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矛盾,助力东莞制造畅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二、主要做法
(一)对接数字商贸产业链,明晰专业群产教融合建设思路
为了适应东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莞市的数字商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办学特色与基础、未来发展规划,聚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遇到的发展瓶颈,围绕数字商贸产业的发展特性、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全面分析“产业集群-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的对接关系,科学、合理规划电子商务专业群的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定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电子商务专业群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港口与航运四个专业组成,对接数字商贸产业链前端、中端及后端,包括平台运营(跨境)、市场营销(国际)、物流(国际)、售后跨境)、管理(海外市场本土化)等岗位群的人才培养,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程度高。按照“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突出特色、分类培养”的思路开展专业群的产教融合工作。“顶层设计”要求从专业群的层面甄选区域支柱或特色产业,找准行业领军企业或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合作,保障合作项目的稳定性和代表性。“系统规划”要求实践教学安排要弄清楚何时开展,由谁开展,开展什么实践教学项目,保障实践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持续性。“突出特色”要求产教融合项目内容或形式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特色,与同类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分类培养”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与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分方向、分层次地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开发平台、共同建设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标准、共同开发新型立体化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实践课程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手段与措施,形成稳定持久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二)整合多方资源协同优势,打造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共同体
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重要作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共生载体,推动各方专有资源向通用共享资源转变,提升产业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度,实现人力、资金、技术、场地、管理、数据等产业资源禀赋参与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贸易产业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群在利用和整合资源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找准各方主要利益诉求,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利益耦合机制,打造“省级专业群+领军电商物流企业+先进制造业”双向赋能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共同体。
电子商务专业群依托东莞市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东莞市跨境电商协会、东莞市电子商务联合会、广东省跨境电商协会等多家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与苏宁易购、顺丰速运、东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东莞在一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四十多家优质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苏宁易购共建校内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基地,可同时承担二十多个项目的同时运营,支持百名学生实训、创业。目前,已引入泽七科技、要火直播、合否营销、快灵通科技、嘉元电商等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在校内提供真实的学徒环境。商务英语专业与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东莞在一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跨境电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专业认知教育、顶岗实习、双创教育提供平台。物流管理专业与顺丰速运共建校内生成性实践基地,储备物流管理人才。
(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共融共生”
1. 对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数字商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按照对接细分行业、细分岗位,推进产教融合、专创融合的思路,电子商务专业群创新和实践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多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2019年,商务英语专业与东莞在一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企开展“校+企+企”的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产教融合型跨境电商企业及生产型外贸企业协同育人。充分利用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引入生产型制造企业的跨境电商真实平台与项目,开展跨境电商双创班订单式人才培养。由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把人才输送至生产型外贸企业。
图3 跨境电商双创订单班开班仪式
2018年,物流管理专业与德邦货运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班人才培养,创建“学徒、学徒”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徒岗位技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2018年和2019年先后招生30人和29人。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德邦物流岗位职业标准,通过解构物流运输业务岗位工作过程,按职业岗位进阶培养特点,由东莞市德邦货运有限公司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发制定。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师傅团队共同开展教学,以师带徒课时比例占50%以上。教学采用校企双元育人和双导师团队。通过三年的培养,学徒实现由“操作工—学徒(学徒)—营业员(收派员)”身份的变化以及技术技能的提升。
图4 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班
电子商务专业探索“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不同电商模式的企业业务引进校园,通过组织路演、宣讲、双选等方式引导学生以团队方式与企业进行对接,并安排校企双导师进行跟进与指导,将课程教学内容不同程度融入到业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施定向培养,从而满足学生职业方向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满足不同业务模式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港口与航运专业与东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国际航运人才。
2.发挥优势,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学团队
树立教师协同发展理念,创建校内外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协同,实施分工协作。优先聘用合作企业骨干及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为专任教师提供下企业实践岗位。鼓励教师走进行业企业,深入了解数字商贸岗位群,掌握岗位核心职业技能,能够独立建设一门模块化课程。通过项目实践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实践技能、模块化教学能力。校企双方选聘优秀骨干结成“朋友式”导师团队,联合辅导项目,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电子商务专业群已建成了一支业务水平强、专兼结合的省级创新教学团队。
3.对照标准,共同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
对照岗位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开发线上课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目前已开发了《商务英语》《跨境电商实务》、《仓储与配送实务》《会展实务》、《涉外秘书实务》等课程的数字资源开发,含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 有商有量,共同完成实践教学计划
电商专业群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领,将教研成果、职业技能大赛、双创教育、1+X证书以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入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阶段,依托订单班、学徒制班、项目制班等育人载体,系统组织实训课程及项目实战,构建“专业认知—仿真实训—项目实战—顶岗实习”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校企双方在各阶段的育人职责,发挥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优势与企业导师的实操指导优势。在第一学期开展专业与岗位认知教育;第二学期开展专业通用技能训练,在第三学期,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四学期进入项目实战阶段,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真实业务操作;第五学期以工作室的方式进行项目实践分流,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跨境电商直播、短视频开发、新媒体营销、创业孵化等项目;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或参与创业项目,实践数字商贸综合技能。
5.创新评价,共同把关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联合设计多元评价办法,引入学生、教师、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实习表现等。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企业导师评价,构建基于工作业绩导向的学分认定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考试及跨境电商创业项目。学生以比赛成绩、技能证书、工作业绩及创业成果置换课程学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赋能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工作
成立东莞市现代物流协同创新技术服务中心,面向物流运输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建设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为东莞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打造电子商务专业群“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两大“东职品牌”。近两年陆续通过 “送培入企”、开展横向课题、项目代运营等方式帮助企业攻克运营、管理及人力资源难题,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四)制度先行,完善了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成立了以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行业协会、企业高管、品牌专业建设专家等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及教学改革等提供咨询意见。成立专业质量诊改小组,完善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办法,制定了行业兼职教师遴选聘用管理办法、专业认知教育与顶岗实习等实施细则。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果、下企业实践、社会服务成果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及评先评优管理办法,激发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
三、成果成效
(一)学生受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专业群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约98%,毕业生薪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达96%以上。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中不断刷新成绩。1+X职业技能证书基本实现专业群全覆盖,技能证书通过率达85%以上。
(二)教师受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近三年,通过参加培训及下企业实践,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认定1项。认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确立产学研项目超过1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9个,为市总工会、市高新技术企业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参培人员超过700。
(三)企业受益:共享协同育人成果,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电子商务专业群每年为行业、企业输送五百多名高素质数字商贸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节省了企业大量的人才招聘及培养的时间和成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数字商贸人才储备。同时,企业共享学校师资,把教学资源转化为培训项目,为企业内部及社会提供培训,节省了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此外,合作企业项目投放专业群代运营、孵化,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经验总结
(一)案例创新之处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专业群确定了数字商贸服务业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明晰了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创新提出并实践了包括学徒制、订单班、项目制等多种柔性定制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系统设置递进式、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对接职业岗位标准、1+X证书、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真正向数字商贸实务型人才培养转变。
2.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与迭代,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在平台搭建、标准制定、师资团队、实战教学、教学评价及实习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作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作用,有效补给了电子商务专业群在实战教学环节中的短板。明确了校企合作中各方主体的责任权益、规范了校企协同育人流程,保障了育人效果,实现了互利共赢。
3.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创新
依托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专业群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助力本地制造企业搭上互联网+的翅膀。首先,通过校企共育模式,源源不断向本地输送具有实战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商贸人才,增强制造企业转型电子商务(含跨境电商)的人力资源优势;其次,利用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及教学资源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数字化培训,提升企业从事数字化运营及管理能力;第三,通过孵化制造企业的电子商务项目,帮助企业运营各类电商(含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制造企业品牌打造,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案例不足与改进
虽然学生、企业与学校签订了订单班、项目制等人才培养三方协议,联合培养完毕,校企双方双向选择发现,最终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合作企业的留存率并不高,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向学校投入资金与设备进行深度合作的意愿。鉴于此,通过加强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从专业认知教育直至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宣传,提高联合培养学生对合作企业文化的认同,提高归属感,从而真正帮助合作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五、推广应用
在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校省级电子商务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必将迎来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案例首先适用在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群或其它专业推广,对有志于数字商贸领域就业创业的学生设立双创订单班,由校企独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人才。其次,本案例适用在高职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群)推广。第三,本案例也适用于高职应用型本科的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商务英语专业校企联合培养高端数字商贸运营和管理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柔性订单式、学徒制式校企育人模式对合作企业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建议优选行业领军企业作为联合培养企业,筛选不同行业或品类的优质制造企业作为项目引入、人才输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