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创办以来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基地将联合“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协同,探索、实施企业、学校“双导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实训设备等方面的创新,构建通用技能、专项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岗位技能的递进式专业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索“产教融合、科创融教、学培一体、课证融通”的人才共育模式,培养满足产业、企业需要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1)基地运行体制机制
探索由校”、“会”、““企”三方共同投入、共建、共管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将在平台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实施方法与路径,形成相关的制度文件。
(2)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进行专业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发挥协会、企业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市场最新需求的优势,进行实训设备的升级开发;“校企合作”,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校企合作”,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区域,使得学生在校就能获得与未来实际工作“零距离”的体验,构建“会”、“校”、“企”三方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二、分阶段目标
基地将围绕构建构建集实践教学、科研、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会”、“校”、“企”协同,从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育人模式等方面展开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一)2022年9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基地运营体制、机制研究,形成管理文件,根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考核标准要求,开发题库、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教材,进行考场建设,对外培训150人以上,技术服务产生收益10万元以上;
(二)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校”、“企”合作,分析岗位职业能力,以此编制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形成与工作过程、任务专业相符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机器人应用的新发展,开展新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建设,开展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培训交流活动,对外培训200人以上、技术服务收益30万以上;
(三)2023年7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虚”、“实”结合的实训项目,编写新形态教材2本,对外培训200人以上、技术服务收益30万以上;
(四)2024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校”、“企”合作,开发线上课程资源,构建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对外培训200人以上、技术服务收益30万以上;
(五)2024年7月1日-2024年8月31日:项目总结,申请结题。
三、建设任务
在两年的建设期内,基地根据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拟达成以下预期成效:
(一)形成有价值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运行体制机制文件;
(二)开发“校”、“企”合作的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生产现场教学和专题教学,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三)编写“校”、“企”合作的新形态教材2本,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构型开放的教学资源库;
(四)主动服务学生实习实习就业,为学生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不低于100个,链接各类企业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五)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X"证书考核工作,承担各类对外培训,培训人数1000人以上(其中面向青少年的培训不少于300人);
(六)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完成一项省级或市级职业技能培训标准的开发,并进行相应的题库建设;
(七)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并争取立项,对外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形成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八)完善学校和企业人员双向互聘机制,大力培育满足需求、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组织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权威专家交流培训不少于5次。
四、管理措施
(一)设立校企合作基地“指导委员会”: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广智院主要领导组成,负责指导基地建设运营和重大事项决议。
(二)设立校企合作基地“执行委员会”: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和广智院人才培训中心组成,下设社会培训组、学生实训组、教学资源开发组、课题研发组、技术攻坚组、固定资产与财务管理组。
(三)学生行为准则:在基地的学员具有学生及企业准员工双重身份,在基地期间需遵守学生行为准则。
(四)安全保障:校外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使校外实习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实习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保障学生个人人身安全,实训基地要从人身安全、饮食安全、宿舍管理方面加强管理。
(五)应急预案:如发生自然灾害、火灾、治安事件等情况,按照事先制定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处理。
(六)实训教师规范:(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上好实训课,认真落实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三个环节,写好实训教学日志。(2)在实训课前应认真编写好实训教学授课计划、编写实训指导书,教案和实训课的准备工作。(3)严格教学规范,应按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进度表实施实训教学,严格按“四个环节”组织教学,逐步实现实训教学规范化。(4)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做好实训场地的管理工作,杜绝人身、设备事故,做好实训场地环境卫生工作,做好设备,工具、量具设施的维护工作,每次实训结束应填好工场设备、工具、卫生、安全交接簿(卡)。(5)据考核标准,全面具体正确掌握情况,及时、经常、客观评定学生成绩,有关资料(原始记录、记分册,实训登记册等)原则上在学生实训结束后的一周内给出学生实训成绩并登记,将记分册交教务科存档。
(七)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力量,要根据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加强培育、培养与考核,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队伍。
(八)经费管理:经费的分配一般应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强化亮点、兼顾一般;勤俭节约、效益至上;明确方向、专款专用等原则进行。
五、师资力量
序号 |
姓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职务 |
承担教学/管理任务 |
1 |
丁度坤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专业负责人/副教授 |
基地负责人,机器人集成应用课程教学 |
2 |
张国军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院长/教授 |
基地负责人,机器人机构课程教学 |
3 |
倪明堂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 |
4 |
李晓涛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
机器人3C应用教学 |
5 |
周晓晓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院长助理/工程师 |
基地运营管理 |
6 |
王海波 |
本科/学士 |
教师/高级工程师 |
机器人驱动技术课程教学 |
7 |
徐淑琼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教师/高级工程师 |
机器人仿真课程教学 |
8 |
范启亮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教师/讲师 |
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教学 |
9 |
刘水平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教师/副教授 |
PLC编程课程教学 |
10 |
麦强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教师/副教授 |
编程课程教学 |
11 |
甘伟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教师/讲师 |
机器人装调课程教学 |
12 |
郭轩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教师/助理工程师 |
自动化产线装调课程教学 |
13 |
邓婵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教师/讲师 |
PLC编程课程教学 |
14 |
赵九州 |
本科/学士 |
工程师 |
机器人机构课程教学 |
15 |
黄泽坤 |
本科/学士 |
人才培训中心副总监 |
教务教学运营管理 |
16 |
赵健州 |
本科/学士 |
研发总监/工程师 |
自动化产线装调课程教学 |
17 |
陈丽斌 |
本科/学士 |
研发经理/工程师 |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 |
18 |
何立波 |
硕士研究生/硕士 |
工程经理/工程师 |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 |
19 |
陆厚材 |
本科/学士 |
电气工程师/工程师 |
PLC编程课程教学 |
20 |
刘鑫 |
大专 |
电气工程师/工程师 |
装调课程教学 |
六、设备设施
仪器设备名称 |
配置 |
数量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
6轴ABB1410站位型机器人工作站6套,六轴机器人ABB IRB120 多工艺工作站2套。发动机零件的切割打磨、装配、检测、入库单元。 |
8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
6轴KUKA工业机器人,负载5公斤。西门子PLC,触摸屏。机器人涂胶,检测,装配,码垛功能。 |
6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
6轴FANUC工业机器人,负载7公斤,物料搬运,分拣,码垛单元。 |
6 |
协作机器人工作站 |
协作机器人教学实训台 |
4 |
工业机器人拆装平台 |
6轴机器人国产华中数控机器人,电气、机械拆装实训装置。 |
7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实训平台 |
6轴三菱机器人,工业相机,三菱PLC,触摸屏,分拣,跟踪抓取,码垛 |
1 |
1+X证书考核设备 |
汽车轮胎模拟装配线,包含6轴ABB机器人、4轴众为兴机器人、西门子1200PLC、工业相机等 |
6 |
PLC编程设备 |
西门子300PLC、触摸屏、变频器、步进电机等,模拟工件的分拣生产线 |
10 |
学生用电脑 |
高性能台式计算机 |
100 |
多媒体设备 |
投影机(含幕布)、中控一体机 |
3 |
监控录制设备 |
监控系统,共13个摄像头,覆盖实训区域 |
1 |
交换机 |
交换机(华为S5720S-52P-LI-AC 48口全千兆三层网管 |
1 |
网络设备 |
千兆网线(六类) |
1 |
实训场地 |
1000余平米,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4个,仿真机房2个。 |
1 |
七、经费保障
(一)基地现行经费情况 |
主要投入情况 |
主要支出情况 |
经费来源 |
金额 (万元) |
支出科目 |
金额 (万元) |
1.省市财政补助 |
0 |
1.基本建设 |
148 |
2.行业部门支持 |
0 |
2.平台设施设备 |
1393.53 |
3.企业支持 |
118.95 |
3.科学研究 |
30 |
4.学校自筹 |
1506.58 |
4.人才团队建设 |
27 |
|
|
5.学生培养 |
15 |
|
|
6.日常运行 |
12 |
|
|
7.其他 |
0 |
合计 |
625.53 |
合计 |
1625.53 |
(二)两年建设期经费需求及筹措方案 |
建设期经费需求总额 |
50(万元) |
经费筹措 方案 |
1.学校支持经费 |
0 |
2.行业支持经费 |
0 |
3.企业支持经费 |
50 |
4.其他收入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