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学院

2023-05-15

1.发展定位

为贯彻中央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校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岭南股份)于2018年1月共同成立“岭南园林学院”。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双方构建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筑学院、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及东职建筑职教集团,已探索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导下的混合制办学的新路径,在东莞市住建局的主导下,与万科、建科所等企业制定了政校行企联动的办学机制体制,出台了管理办法,发挥了产教融合优势,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为万科碧桂园智能建造新体系,培养了掌握企业最新智能建造技术的技术人 才。万科订单班、碧桂园班订单中有一大批学生到万科、中建五局等大型企业一 线技术岗位就业。有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万科、碧桂园、中建四局、五局、东莞检测中心等一批一线高素质工程师担任智能建造等新技术专业特色课程 教师。试行了与建科所在BIM技术,重大危险项目监控、深基坑监测等项目进行合作,与检测中心进行边工作边学习的学徒制培养等项目,案例被教育部举办 的第六届产教融合国际论坛作为典型案例展示。通过“万科万名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为东莞建筑行业,培养一线工人智能建造技能。建立了园林技能大师工作 室,提升了人才培训层次,2020年首次与嘉应学院联合培养园林三加二本科插班生。岭南园林学院所依托的平台能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协同优势,为产业学院建设保驾护航。

未来,岭南园林学院重点围绕乡村振兴领域开展建设工作,立足东莞,服务湾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助力打造湾区城乡高质量融合示范区,湾区都市魅力栖息地。

2.建设基础

我校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 年1月5 日签约挂牌成立“岭南园林学院”产业学院,至今已运行近四年。这期间,通过不断积累,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如2020年,岭南股份以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产教融合项目获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2021年,产业学院所依托的二级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已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通过探索,我们形成一套运行机制和育人体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建筑学院、岭南园林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初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建设机制(如图1所示),就是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目的与归宿,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重视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以混合所有制形式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校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探索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资源共建共享、互相依赖、互促发展、持续合作的动力机制。

图1东莞职院混合所有制建筑学院运行机制示意图

产业学院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建、共管、共治,共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在育人目标、实现路径、质量评价等方面形成全面互动(如图2所示)。

图2 产业学院育人体系

我们也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

1)推进“引企入教”,推动教育资源的校企共建。

企业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岭南股份在2019年入选全国环境企业25强,在行业有着巨大影响,岭南园林产业学院依托其掌握的市场信息优势、行业信息优势,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指导,帮助专业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同时帮助专业建立起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在岭南股份的帮助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预决算》、《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资源都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依托的更新,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3年时间内共同编制教材2本,《园林植物造景》教材已出版,《园林手绘设计》已完成一稿。引进企业园建、绿化等施工技术手册10本。新建园林工程实训平台(包括校内园林工程实训基地、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企业岭南股份大湾区在建工程基地及完工项目、植物园、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苗圃、万科物业管理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大院等),园林工程实训平台能满足园林 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植物造景、植物种植与养护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另外,企业提供的实践项目资料十分完备,从设计到施工的所有图片、文字、文本都有,提升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联系,如岭南股份设计施工的东城文化中心公园已成为专业项目化教学案例,该项目案例可运用到植物认知、植物搭配、园林工程、规划设计等多个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中。

2)推动校企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完善师资结构,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岭南园林产业学院共引入岭南股份师资(师傅)超10人,与校内老师共同负责《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规划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授课,3年内累计为在校生开展培训讲座35场,录制教学视频10余个,校内专任教师每年定期不少于2个月的深入企业锻炼,共同 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园林专业学生参加广东省专业技能竞赛,获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4项。通过校企资源的双向流动,使 园林专业师资力量更加强大,结构更加完整,目前,团队共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 团队1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人,研究方向包括 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园林施工图设计等多个方向。校企教师团 队有效提升了园林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特别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

3)共建汪华清园林大师工作室,立足专业,服务企业,奉献社会。

为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我校成立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小组,并出台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促进社会服务工作意见》,鼓励教师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激发我校的社会服务潜能。在我校政策的激励下,岭南园林产业学院成立汪华清园林大师工作室,立足专业,心系企业和社会,给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及时的服务。成立3年时间累计培训学生超9000人时,社会服务超2000人次,其中,一直坚持送花艺培训进社区,累计服务社区超30个,也是岭南园林产业学院党建特色活动之一。先后承接惠州禾山村等12个园林项目,依托实际项目共签订横向课题5项,带领学生获得专利4项。

2020年3月,由于疫情原因,东莞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在用人问题上受到严重挑战,导致该公司的南雄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项目无法顺利推进。受公司委托,汪华清园林大师工作室立即组织12名学生,在10天内完成南雄市雄州街道办上坪村、古市镇丹布村、丰源村、朱集镇古田村、角湾村、里东村、里仁村、灵潭村等27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建设项目布置CAD平面图,为企业创造15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此外,汪华清园林大师工作室校内老师参与编写东莞大道苗木移植标准,为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园林集团节约50万元以上。建成后的东莞大道植被丰富、造型优美,提升了东莞城市形象,东莞大道绿脉提升项目工程总承包也于2020年8月获得第一届东莞市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园林大师工作室还接受了广东唯沃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开展横向项目《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一站式处理应用试点》研究,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试点获得成功,首批设备已被台湾商家采购。

3.建设目标和思路

产业学院未来三年的建设都基于我们前期工作的积累。依托乡村振兴的大背景,立足东莞,服务湾区,助力打造湾区城乡高质量融合示范区,湾区都市魅力栖息地。依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职教集团的政校行企资源,充分挖掘东莞及湾区乡村建设中岭南园林学院能参与的项目,重点在建设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打造生态特色、都市休闲、生态文

化、古村文化体验等。

岭南园林学院将成立多个教师与企业联合的工作室,与东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展开合作,在环境建设、建筑改造、智能生活、特色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为东莞市及湾区乡村建设服务。同时,这些项目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拓展城乡建设的服务项目,同时,依托合作企业资源,开展技能培训,为城乡建设培养设计师、建造师、管理者等。我们将着力推广政校行企联动,共建产业学院,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重要途径,以课程建设创新为坚实基础,以技能培训体系完善为动力,以评价制度改革为基本保障的新机制,推动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图3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在产业学院建设思路的指引下,我们将完成以下建设目标。

1)成立岭南园林学院理事会。

理事会成员由校方和合作企业方代表组成,共同管理、审议、促进、落实岭南园林学院发展的各个项目。

2)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对接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智能建造重点领域,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实施教学改革。全面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3)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继续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立产业学院教师工作室,全面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制度。

4)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和专业培训教育基地。

探索“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建设校企共同投入、辐射区域、服务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的综合性、开放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合作单位共建专业培训教育基地,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岗位资格证相融合。

5)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联合合作单位共建乡村振兴产学研服务平台,在美丽乡村环境、建设智能建筑等方面提供服务。

4.建设内容

1)岭南园林学院理事会。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审定产业学院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等。制定产业学院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定,对产业学院进行财务监管和审计监督。讨论决定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有关事项。讨论确定产业学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依据有关规定聘任与解聘教师及学院工作人员。确定各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

2)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全面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与合作单位共同组织开发设计类和工程类5门以上课程和5种以上教材,包括设计手绘、园林工程、BIM基础与建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等。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在校生规模占比30%以上,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的20%以上。

3)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三个“五分之一”,一是建立校企联合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具有企业技术研发经验的教师,聘请至少五之一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五分之一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二是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教学链和生产链的对接,至少五分之一的专业核心课程(含实践性课程)由企业引进或与企业共同开发,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制定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三是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把行业企业技术开发项目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至少五分之一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和真实应用项目。

4)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和专业培训教育基地。

与合作单位共建工程类、检测类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培训教育基地,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培训课程,实现培训与岗位资格证相融合。

5)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联合合作单位共建乡村振兴产学研服务平台,在美丽乡村环境、建设智能建筑等方面提供服务。建设期内,非学历培训到款额20万,横向项目入账经费40万。

5.建设计划和保障措施

1)建设计划

建设内容

年度目标

2022

2023

2024

岭南园林学院理事会

成立理事会

按理事会职责运作

按理事会职责运作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1.1+X证书试点

2.开发1 门课程、1本教材

3.开展学徒制、订单班培养

1.1+X证书试点

2.开发2 门课程、2本教材

3.开展学徒制、订单班培养

1.1+X证书试点

2.开发2 门课程、2本教材

3.开展学徒制、订单班培养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五分之一教师下企业

2.五分之一课程聘请企业教师授课与进行课程建设

3.五分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来自企业真实案例

1.五分之一教师下企业

2.五分之一课程聘请企业教师授课与进行课程建设

3.五分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来自企业真实案例

1.五分之一教师下企业

2.五分之一课程聘请企业教师授课与进行课程建设

3.五分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来自企业真实案例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和专业培训教育基地

1.新增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1个培训教育基地

2.开发社会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

1.新增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开展学生培训和社会培训3000人

1.新增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开展学生培训和社会培训3000人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1.与合作企业洽谈,搭建平台

2.调研东莞市乡村建设有关情况

3.培训教师,提升教师服务能力

1.开展非学历培训,到账10万

2.开展横向项目服务,到账20万

1.开展非学历培训,到账10万

2.开展横向项目服务,到账20万

2)保障措施

①学校成立专门的产业学院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二级学院、审计监察处、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统筹管理、审定、监督、指导、支持产业学院发展。

②财政专项资金。学校建立产业学院专项工作经费以支持产业学院的筹备、组建、运营。由产业学院院长根据产业学院的工作需要提前制定经费预算,报学校审批通过后,由财务处下达。该项经费按照学校财务管理要求使用并支出。

③理事会监督制度。由理事会监督各项工作开展、资金使用,确保政校行企投入的资金、软硬件设备、其他资产等得到有效利用。

④教学保障。设置产业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健全院长负责制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制度,保障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共治、共管的内部管理机制。

6.预期成果

我们预期通过上述可量化的实质性推进,实现“面向需求、面向发展"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乡村振兴及城乡建设培养“基础好、懂技术”的行业适用人才,提升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通过核心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多企业的多点合作,实现产学研优势互补,科技联合、项目合作,而这些项目研发又作为真实的应用场景能够让学生参与实战,从而提高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研发能力、积累实际经验。同时,这些技术研发经验的累积就是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的基础,也是建成孵化创新创业基地必要条件,反过来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与学科建设,壮大产业学院,形成办学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另外通过与行业协会、行业企业联合,如举办论坛、组织技术联盟、举办高端培训等,扩大产业学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项目实践,也会为东莞及湾区城乡建设提供设计样本。建设期满,产业学院可达全省一流水平。